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坐姿駝背、走路含胸,忍不住一直提醒「坐好!站直!」,但效果通常不明顯,甚至孩子越聽越反感。
事實上,孩子駝背的原因,不只是「不專心」或「懶散」,更多來自:
🟡 核心與背部肌群無力,撐不起身體
常見成因爲:
✔ 長時間使用3C、低頭滑手機
✔ 前側胸肌緊繃、結構失衡,姿勢自然內縮
✔ 書桌椅高度不合、書包負擔大,影響身體對齊
簡單說,當孩子身體結構不穩、肌肉張力不平衡時,光靠「叫他挺起來」,效果有限,反而需要透過專業評估與循序漸進的訓練,從根本改善體態,讓孩子輕鬆、自然地坐直、站穩,才是長久有效的做法。
過去愛在地板上爬行、玩樂,有助於發展動作基礎。但長時間坐在地板上玩遊戲、看繪本,若姿勢不良,反而容易:
🔹 骨盆後傾、腰椎拱起、背部彎曲
🔹 習慣性駝背、核心無力
🔹 身體結構失衡,影響體態發展與動作穩定
✅我們建議家長這樣做:
✔ 逐步減少孩子長時間地板上活動,特別是盤腿、蹲坐、這類姿勢,避免骨盆後傾、腰背彎曲惡化
✔ 多安排桌面活動,搭配適合身高的桌椅,幫助孩子保持良好坐姿
✔ 鼓勵戶外遊戲,像是吊單槓、攀爬架、平衡木,透過這些自然動作,強化背肌、提升核心穩定性
現代生活中,手機、平板、電視已經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部分,完全禁止使用3C產品並不現實,但錯誤使用習慣,確實容易影響孩子體態:
✔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、平板
✔ 躺著、趴著看影片
✔ 脖子前伸、肩膀駝背,姿勢越來越差
✅ 我們建議家長這樣做:
✔ 幫孩子規劃3C使用時間,避免長時間連續滑手機或平板
✔ 約定好良好姿勢規則:坐直、螢幕抬高,減少低頭彎腰
✔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,大人平時也應避免躺著滑手機、駝背用平板,身體力行給孩子良好示範
🔧外型影響:
✔ 身高視覺效果變矮
駝背讓脊椎彎曲、頭部前傾,站姿不挺拔,視覺上身高看起來變矮,影響整體體態比例。
✔ 姿勢走樣、體態不良
駝背常伴隨圓肩、骨盆前傾、頭部前伸,久而久之,身體結構越來越失衡。
✔ 缺乏自信、影響社交表現
含胸駝背容易給人沒精神、畏縮不自信的印象,孩子在人際互動與學習過程中,表現也容易受影響。
🔧 骨骼內在影響:
✔ 內臟壓迫、影響發育
駝背姿勢使胸廓塌陷、腹腔空間受限,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呼吸功能、消化系統與內臟健康。
✔ 脊椎結構異常,增加側彎風險
駝背會改變脊椎排列,若不及早調整,可能加重脊椎側彎或其他結構性問題。
✔ 肌肉張力失衡,動作代償
前側胸肌過緊、背部肌群無力,導致孩子動作控制能力下降,影響平衡與活動表現。
✔ 改善體態結構,打造挺拔、穩定的身體基礎
✔ 提升自信心與人際互動表現
✔ 減少結構失衡,預防未來功能退化與不適
✔ 幫助正常發育,讓孩子健康成長、更有活力
部分孩子在成長初期因骨骼與肌肉尚未發展成熟,姿勢偶爾偏差屬正常現象。但若駝背、圓肩、頭部前傾的狀況持續存在,並伴隨:
✔ 坐不直、走路歪斜、動作協調差
✔ 容易疲勞、核心無力、身體結構失衡
就需要透過適當的體態調整與訓練介入。若放任不處理,可能影響長期姿勢發展、內外在健康,甚至造成脊椎側彎或其他結構性問題。
早期透過專業評估與個別化設計,循序漸進幫助孩子改善體態,效果會更明顯、長久。
不會的,我們的課程由具備醫學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帶領,內容會根據孩子的年齡、理解能力與身體狀況設計,確保:
✔ 動作簡單安全,循序漸進
✔ 結合遊戲與互動方式,讓孩子覺得有趣、不排斥
✔ 老師全程陪同調整動作,避免錯誤代償
✔ 孩子可以在輕鬆氛圍下,自然建立良好體態與穩定性
即使完全沒有運動基礎,也能從基礎開始,慢慢強化核心、改善姿勢。
主要原因為孩子核心與背部肌群無力,身體撐不起來
光靠言語提醒效果有限,必須透過專業的評估、結構調整、伸展與基礎訓練,幫助孩子從根本改善,讓「坐直、站穩」變得自然又輕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