👀 X 型腿,也叫「膝內翻」,是指:
兒童在發育過程中,腿型變化是自然現象:
需注意:
⚠ 若超過 8 歲仍有明顯 X 型腿
⚠ 伴隨步態不穩、膝蓋疼痛、骨盆歪斜
⚠ 雙側不對稱或影響功能
以上情況,代表可能無法單靠生長改善,建議接受專業評估與訓練介入。
家長實用建議:
✅ 改善不良坐姿
✅ 適當選鞋,保護足弓
✅ 鼓勵參與動態活動
✅ 家庭版基礎訓練
✅ 減少久坐、避免 3C 過度使用
常見NG習慣:
🚫 W 字坐(兩腿向後彎曲呈 W 字型)
→ 會讓髖膝結構長期受壓,內夾現象加劇
🚫 盤腿坐太久
→ 骨盆不穩、膝關節代償,易影響腿型發展
🚫 足弓塌陷或穿不合腳的鞋
→ 腳內翻帶動膝內夾,讓下肢結構歪斜
🚫 單腳站立歪一邊、翹腳
→ 骨盆歪斜、下肢受力不平均,間接影響膝蓋排列
『 高度相關,屬於典型的下肢力學連鎖問題』
扁平足會破壞足部穩定性,直接影響膝蓋與下肢結構:
足弓塌陷 → 足部過度內旋
小腿隨足部內旋 → 膝蓋內夾
下肢排列改變 → 形成 X 型腿表現
肌肉力學角度:
✅ 足內翻過度、脛後肌無力,足弓缺乏支撐
✅ 膝內翻、髖部控制不良,進一步加劇 X 型腿
✅ 整體下肢受力不平均,步態代償風險提升
實務常見情況:
『間接影響,屬於身體連鎖代償的一環』
🔧 下肢排列異常 → 影響骨盆位置 → 帶動脊椎代償性歪斜
具體來說:
✅ X 型腿讓膝蓋內夾、雙腳受力不平均
✅ 下肢不穩,骨盆為了平衡出現旋轉或高低差
✅ 骨盆歪斜會進一步影響脊椎排列,出現代償性的側彎或不對稱
常見的觀察表現: